2007-05-06

第二天參加行動研究紀要

早上趁著送孩子學打擊樂的空檔,又短暫地去了一趟行動研究的會場。正好是夏林清對著全體回應國中老師何月照的文本。何文短短A4兩頁,老夏演繹甚多。回觀、行動、差異、省思、故事等術語和概念紛紛出籠,在剛坐定心浮氣躁中,又對這些觀念使用的脈絡陌生,吸收與理解有限。
講說結束,接著是研究生分組報導及回應時間。我趕緊找到美玲。從眼神與肢體,發現她似乎深受感動,在學習氛圍中積極投入,忘了早起的辛苦,也不care坐了一天的疲累,顯得活力十足。她告訴我,已拿到紀錄片《250K》,也想邀請老夏到校演講,但十分擔心少人感興趣而場面冷清。我回應需找教師會伙伴討論,再拉些人來參加,反正要有一番規劃。隨後遇到基層教師協會的理事長務葵,向她取得一部《勞動爸爸與勞動媽媽》片子。
等大家都進到個別教室,瞥見阿花(成虹飛)四處遊走,正是請益的好時機。簡單的寒暄過,我根據昨天他的自白,讚嘆他為探討真實而多元的知識,在學術界的衝撞;為了學生出路,結合社會資源,走入小學,進到社區;為思索自身大學教授的意義,開創課程與教學新領域;為在職人士,設立敘事探究工作坊。在在都展現他過人的勇氣,及改革務實的態度。他說暑假會帶團去德國學習華德福教育系統,且延續當「老師真好」活動,舉行三天Satir研習。之間談及師大與師範系統的保守、御用文化,令人遺憾。後來就我未來論文寫作,請教他有關方法論及書寫意義的問題。他要我先不管方法,而是去追問,論文生產對自己的意義;在敘說過程,對自己的理解是什麼,而種種的框架是否打破又重建。受益良多!對照周遭許多人急著拿到學位,匆匆忙忙下筆。我需更謹慎才是。
與阿花一席話,我學要好好反芻,但時不我與。看到老夏獨處,趕緊抓時間請益。昨天天安提到,上她的課,只要你開口說了斷或一些,她會一直追問,為何這樣想,而不是那樣。以敏銳的方式幫助學員釐清觀念,或延伸更廣。我先表達對她先生鄭村祺的敬意,接著提自己教師會的背景,以及對教師組織的困惑。她認為教師會把層級拉到國家高度,但若干目標與行動未嘗深思,以致於受政治力干預及收編,而失去可以發揮的功能。老實說這問題我未想過,以致於無法回應。當話題告一段落,她突然犀利地問我為何不去會場聽人家發表?我說有美玲「代聽」,她馬上講:「你又不是她,不參與,如何領悟?」我只好據實以告,要帶小孩,能參與的時間不多,她也就不再追下去。
根據這兩天膚淺的印象,腦海浮現不祥的畫面:師大保守,講理論,迴避批判與行動;他們扣緊現實,投入改革,找出路。兩者理解學問及做學問的文化迥然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