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聆聽Hopkins教授開講,主題是憤怒,同行者有冠棋、品妏、嘉麟與順子。四位好友不清楚西藏佛教學者Hopkins教授的背景,只是好奇我的推薦,想來瞧瞧。活動結束,感覺大家享受了愉悅的午後,在教授生動的解說中理解嗔恨的害處,以及培養悲心可以自利利他。
演講者表情與肢體動作豐富,開場舉計程車冷氣太強為例,現憤怒相,直接讓聽眾進入主題。我原先還以為講座會很「學術」,不時會引經據典。結果是意想不到的「生活化」,幾乎每個例子都拿自己為證,既是剖析,也是省思。因為太生動、太幽默,常引來哄堂大笑。
在講義中,Hopkins提出與憤怒相關的負面情緒或行為,如好鬥、怨恨、惡意、嫉妒與傷害,且一一說明這些是煩惱,會帶來無邊的痛苦。進一步分析則沒有理由讓它們發生或延續,同時它們本來就不是獨立、實在的存在。Hopkins說有一次達賴喇嘛尊者問他,煩惱為何成為煩惱?他沒回答。因為他猜測法王不想聽制式的答案,但當時又沒有善巧的論述。後來尊者說,眾生有執著的習性,遇事想不開,老聚焦於一小點上,以致於無法看到點外的事實。
演講結束,有位聽眾問到尊者是否會憤怒。Hopkins回應,據尊者自己說,當知道對西藏不利的事情時,他會生氣,但不會有恨意。至於教授親近法王幾十年來,從不曾見過他生氣。
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的習慣總會生氣地怪這怪那。尤其是冤家出現的時候(大部分都出現在腦海中),拿憤怒當保護傘,以為這樣可以讓敵人知難而退,或者迫使對手投降,殊不知,誇大表現的後果,不但無濟於事,還可能產生後悔與羞愧的下場。現今的功課就是在憤怒升起時,能注意到,捕捉到它;別讓它快速地自動化,成為惡毒的言語和行動,以攻擊來收尾。這樣除了避開禍事,才不會失去慈心悲心,也不至於遠離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