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6

教科書的意識型態

教育界無處不政治,教科書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法國的情形如此,台灣何嘗不是﹗

法教科書左傾 企業舌戰學界
【蔡筱穎/巴黎報導】中國時報 F1/國際‧運動 2008/02/24
  在全世界都競相進入全球化潮流的趨勢中,法國可說是唯一旗幟鮮明反全球化的國家,不僅對經濟的歐盟說不,對抗資方的罷工運動也屢見不鮮,因此,當法國中小企業雇主協會直指高中經濟學的教學充滿馬克斯主義意識形態,敵視企業主之後,一場有關教科書內容的辯論,就如火如荼的展開。   教育部長達可士目前已委託法蘭西學術院以經濟理論和社會組織著名的經濟學家蓋內里,主持負責審查經濟學教科書的內容並在2月4日任命十幾位教師和學術界人士以及企業界人士,啟動審查經濟學教科書內容的小組,在5月底前提出報告。   經濟學界與企業界緊張關係已有一段時間,經濟學教科書內容,定期由中小企業雇主協會提出質疑,認為內容不利於企業發展。2006年 11月,協會甚至強調經濟教學被政治化,不給年輕人最起碼有關經濟、工作、甚至企業運作現實資訊,因此建議教育部重新檢視教科書。   高中經濟學課程中有關企業的篇章確實非常少,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有關經濟機制的描述,在高二,談企業界之前,有些教科書會以約 30頁的篇幅來談工作的不穩定和失業問題,企業內部社會關係主要多在高三提到,但最常見的論述是經由社會衝突來建立,不同的教科書都強調社會衝突的價值,可改變受薪者困境。   有關市場運作的解釋,不是以房地產或是資訊市場等千百個俯拾可得的真正市場來說明,反而選了特殊的毒品市場為例,對於企業負面的觀點,還展現在登出諷刺企業家腦滿腸肥極盡剝削之能事的漫畫。   這些教科書也強調國家的角色,國家必須拯救市場失靈,所以會有教科書以將近70頁談國家的經濟角色,只有30頁談企業。   此外,由於認定教科書必須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工具,所以高一經濟學的內容居然以少數年輕人喜歡的紋身為主,還有家長的驚訝發現:「我女兒的老師要她訂閱非常批判市場經濟或世界金融的經濟報刊」。   督學讓帝安指出,「出版商尊重教育部制定的課程大綱,但市場競爭激烈,出版商會適應教師的需求,反映大部分教師的左派思想」。   近幾個月來,批評者越來越尖銳,《正面企業》協會批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學,建議結合企業主一起寫教學大綱。負責反省改革教師行業的前社會黨總理賀加竟然以大災難來形容此學科的教學,因為對企業負面的看法多年來是經由國家教育傳達的。   賀加此言一出,其辦公室立即被教師的信件淹沒,但他進一步指出,被高中生對經濟的無知嚇到,他們的經濟觀點受抽象和教條主義所主導,「我們是歐洲唯一一個國家公眾行為嚴重的阻礙社會對話,主要是對事實缺乏集體意識,譬如,依賴國家的免費概念,法國民眾不認為所有的服務都是有代價的」。   對經濟學教科書充斥意識形態的批判,引起出版商和教師自我辯護:經濟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教師可以有某一學派的主張,尤其,經濟科學是用來了解社會,教師的目標不是推廣經濟生活的主角,而是讓學生有科學的認知。   就在教育部試圖終止經濟學教科書的辯論時,歷史教科書是否也應做檢討的討論開始被端上檯面,因為法國的反美國、反自由主義也是國際知名。高三教科書,在專門討論美國超強權的脆弱時指出,「經濟自由主義有痛苦的後果」,解釋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發展,2003年出版高一的課本說,「美國已成為反霸權的國家和運動者的眾矢之的」,出版社還選擇登出激進改革群眾2001年在比利時示威的照片。   直到80年代中期,歷史教學充斥馬克思主義,面對蘇聯政權的問題,教科書完全不批判。而有關殖民主義的討論,也從不提積極面向,只強調最黑暗的情節。歷史學者列斐伏爾強調,歷史教科書只強調全球化的批評,反觀「中國,將變成強權國家」此類議題,教科書一點都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