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試著理解蕭曉玲老師事件

上午終於有時間關心纏繞一個星期左右的蕭老師解聘案,但目前不得其門而入,只能藉由電子媒體略知一二。特別想要知道該校教評委員下達解聘的「魄力」由何而生。平時無徵兆,短時間內必欲去之而後快,根據的事證又有哪些?先徵引部分資料,在靜觀其變。如果是「冤獄」,這些評判者是否也應嚐嚐停聘的滋味?
中山國中揮快刀 解聘揭弊教師
《台灣立報》更新時間:2008-01-24 23:33:00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北市中山國中老師蕭曉玲前天突遭學校教評會通過解聘,校方對外以保護當事人與學校為由,不願提供任何資訊。解聘案將送交北市教育局核備,蕭曉玲曾要求學校提供指控的證據,卻無下文,學校卻快速做成解聘決議,讓她很不服氣,將靜待教育局決議。

中山國中23日以蕭曉玲「未遵守聘約規定,維護校譽,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經學校查證屬實」為由召開教評會,會中決議解聘蕭曉玲。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希望以教師會身份旁聽會議,遭校方拒絕。教育局表示,已接到中山國中校長曾美蕙電話告知,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資料。

未進入輔導期就解聘
蕭曉玲曾以北市違反一綱多本政策控告北市府,以及學校懷疑她揭發學校積欠測驗卷費用等,遭指控違反師道及毀損校譽,因此學校21日召開考紀會、23日召開教評會,蕭曉玲不只一次向學校請求公布所有指控證據,都沒有獲得回應,卻不斷有小動作出現,快速處理的速度令人匪夷所思,她只能靜待教育局給她一個公道。 根據規定,如教師不適任,應先進入兩個月的輔導期,但這次事件中,蕭曉玲曾徵詢過校內老師,沒人願意擔任她的輔導人,因此希望邀請台師大教授林世華,卻遭學校拒絕,遲遲無法進入輔導期。她強調,不是不願意接受輔導,只是希望依法履行指定一名輔導員的權力。 學校從召開教評會開始就對外封口,中山國中教務主任郭怡立低調表示,學校蒐集的事證很充足,蕭曉玲認為沒事證只是個人看法,不代表就沒有證據,基於保護學生與當事人隱私,他們只願意把資料提供給教育局評議小組。校長曾美蕙至截稿為止都不願意接受採訪,也不願對外說明解聘原因。

火速解聘 教師會震驚
全教會表示,實在看不出蕭曉玲到底做錯什麼事,只因為對媒體揭發學校測驗卷欠債,就以毀壞校譽為由做出解聘決議,全教會諮商輔導主任楊益風表示很「震驚」,強調這比白色恐怖還恐怖,如果向媒體揭發校內弊案不是事實,那還有話說,問題是證據確鑿,為什麼連這些都不能說?他希望校長曾美蕙能做出正確決定。
羅德水認為,連輔導期都沒啟動,就直接進入教評會通過解聘,程序上不夠恰當,決議有很有爭議。他直言,如果真要處理蕭曉玲,應該把整個程序走完,接受社會檢驗。他呼籲教育局應慎重,組成5至7人的專案小處調查事件始末,釐清雙方的爭議,再召開不適任教師審議小組決定是否解聘蕭曉玲。
教育局一個月內召開會議
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認為,單憑損害校譽的理由解聘蕭曉玲還有待參酌,但必須看到完整報告才能評估,過去也曾有未進入輔導期就遭到解聘的案例,例如性侵害或不當管教,北市一年約解聘5至6位教師。
他建議,學校應該把決議告訴當事人並對外說明原委,讓媒體有平衡報導的機會。教育局人事室主任郭國塏表示,收到報告與資料後,一個月內會召開會議討論,評議小組共有15位成員,除副局長與主秘兩位官員外,其餘13位都是外聘的專家學者,包括教師會、家長會、醫師與律師等,如果當事人還是不服決議,還可向中央申評會提出申訴。

蕭曉玲老師中山國中教評會答辯錄音逐字稿記錄 http://blog.udn.com/alexandroslee/1571464

全力聲援蕭曉玲老師!!!譴責中山國中及台北市政府白色恐怖,秋後算帳!蕭曉玲老師給輔導小組的公開信(全文轉載 from 蕭曉玲老師本人)有關台北市丁文玲督學到校調查之說明 from 蕭曉玲老師
人本教育基金會聲明稿-對蕭曉玲老師遭解聘聲明(人本基金會追蹤全國不適任老師處理現況)我所認識的蕭曉玲老師 from 人本/蕭逸民蕭曉玲老師答辯錄音逐字稿記錄(中山國中教評會)全力聲援蕭曉玲老師!!!一綱一本槓郝 國中老師突被解聘!

2008-01-17

人民火大聯盟的後續行動

未來一黨獨大的立法院令人擔心,我們不可能浪漫地期待掌權政客主動關心小百姓的死活。撥出時間,就像吃飯、睡覺需要專門去做,生活中也要容納政治,關心政治,然後團結一致,採取行動。

Subject: 敬告各位火苗火把選舉結果與後續行動

各位火苗火把夥伴

選舉結果出爐了 在藍綠對決下 藍綠席捲所有立委席次 僅有三席無黨籍聯盟 與一席無黨者 但我們火盟的參選者 十分紮實的選出成績
台北市湖港區 5號 柯逸民 1580票(第一次參選 第一次在湖港區參選)
基隆市 王醒之 3426票(有前面的張通賢選基隆市市長後努力經營奮力搏出綠黨最高票)

每個人看選情 可能有不同的複雜心情
我們對於透過選舉政治化 與持續行動與對話
附上湖港區的選後新聞稿

過去我們限於時間條件每個人參與的程度不同
未來到總統大選前仍舊有各種活動
來討論我們的政治經驗與想要推動的行動
這是我們基教行動研究社群的火苗火把聯絡網
如果大家有什麼自發想要做的行動 歡迎提出與對話

通知後續活動
火盟成員要進行這次立委選舉行動的分析報告與討論
請大家共同來分享與對話這次的參與行動與選後觀察
兩地競選團隊會提出這次的分析報告與未來行動的規劃想像
請大家一起來談
時間:1/19下午1:30
地點:蘆荻社區大學
請大家盡量來,進入這個豐富的社群學習中,也來分享你的選後心情與行動建議。


  
【火盟】參選代表柯逸民選後聲明2008/01/12南港、內湖⑤柯逸民競選總部新聞稿

理念不是用拜託的
【綠黨‧火盟】聯合推薦的南港內湖立委候選人⑤柯逸民得到1580票,得票率為0.9%,在此區藍綠互咬及惡質選風的操作下,仍有一千多位選民表達支持火盟的理念,這就是柯逸民競選總部在選後要繼續尋找的同路人。
一般主流看待選舉都是以「當選與否」、「選票多寡」來論斷輸贏,並不問候選人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贏的。火盟認為用什麼方法贏比選票多寡更為重要,因為我們在乎的不是候選人個人利益,而是人民如何拿回「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力,能夠以直接民主來取代「菁英式」、「欺騙性」高的代議民主。
在不利於弱勢參政的選制結構底下,這場選舉對社運參選是高度困難的,但我們在內湖、南港地區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客廳議會、小火苗講堂、腳踏車掃街、垃圾車掃街等「對話式」的政治運動中,已召喚了年輕的政治冷漠族,並讓選民認知到為何不說拜託、不燒錢,因為理念不是用拜託來的,而選舉也不是投完票就沒事,選民得自已負責才是最重要的。
一、 我們已找到1000個行動火苗,選後將繼續延燒改革火苗。
我們在參選之時,就知道不會當選,但我們將參選視為「政治運動」,以尋找火盟的1000個行動火苗為目標,「找人」的目的是要發展長期的政治運動,以挑戰不公義的社會結構及偽善的代議制度。這個目標在投票前夕已經完成,投票的結果也不出我們的評估,而選後更是挑戰的開始,火盟將持續推動「火大就行動」的精神,讓這1000個行動火苗能更深入理解選後的政治情勢,發展出新的政治認識。
二、 對綠黨、火盟參選的檢討,草根扎根繼續推動環保及勞工議題
雖然各小黨的得票率極低,綠黨在全國獲得五萬多票,這是各選區的參選團隊及綠黨、火盟的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在港湖地區柯逸民競選團隊透過對話式的選舉活動,將綠黨的生態、環保等理念在南港內湖地區獲得不少的認同與支持。選後我們將繼續與在地公民團體合作,發展地方性勞工服務方案,將綠黨.火盟的理念在社區中推展出去。
三、國會人數減半、政治生態改變,社運的任務更艱鉅
未來四年國會僅有113個立委席次,三個委員就可掌控委員會及進行政團的協商,權力集中的結果,對弱勢者、底層人民更為不利。在即存的遊戲規則中,小黨在區域選舉本就不可能當選,而政黨票也因為小黨資源稀少而難以被社會全面認識,不過就投票結果來看,台灣的政黨政治已多了一些異質性的空間,表示有一批自主選民存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中,社運參政不以當選論成敗,進入選舉是為了拿回普通人的參政權,基層草根運動就是台灣最重要的第三勢力,即使力量不大,但卻是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資產。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立委參選代表柯逸民

2008-01-13

為何說故事

為什麼以故事體來寫論文?原因在於故事也可以產生Jerome Brunerr所說的學問,甚至比實證性知識更有力量(宋文里譯,2004)。講故事能讓人反省,也可以促使教師省思個人的實踐知識(劉良華等譯,2004)。下面我們先看一則Jamie Barron所寫關於Don的故事:

Don是一位煤礦工人,屬於功能性文盲。小時候無法進行讀、算等學習,在學習上被貼了「既笨又慢」的標籤,以致於到了九年級不得不輟學。原先一直躲避閱讀,也不願透過文字方面來學習,進入成人識讀教育體系。後來受到太太支持,勉強進到Barron女士成人基本教育的班級,與不同類的人共同學習。其中有位卡車司機比爾鼓勵他,老師安排兩人合作學習。後來Don不斷學習與識字相關的實用課程,最終得以突破心理障礙,不再是個文盲。他曾因不能看懂交通標誌上的說明而不敢跨州旅行。後來為了女兒想到海邊度假,鼓起勇氣購買看不太懂的地圖,逐步克服閱讀困難,不但能讀報,也可以書寫一些故事。後來他完成家人的心願,前往New Jeresey海邊度假。Don在明信片上敘述很高興自己達成願望,找到最大的樂趣,且對老師充滿了感激之情。

看過短文,會不會為Don的際遇感到高興呢?會不會想到Barron老師如何運用她的專業知識協助Don脫困?原文情節十分豐富而精彩,較我節譯的部分多好幾倍,讀來更具脈絡感。故事出自Teachers’ Stories: From Personal Narrative To Professional Insight的導論裡,編者引用了Barron女士在研究所的敘說,還說明她分享這則故事除了讓其他研究所同學(也都擔任教職)更瞭解她之外,也感動了其他人。有人聽到Don脫離文盲的故事而流淚,有人主張這個故事應出版,有人自動寫出多年想說的故事,還有人說:「我喜歡故事的結局,但不要就此結束。因為作者還有許多好故事可以說,希望她能說出來。」這些說法印證了教師的故事可以激發情感,可以幫助社群成員去發展專業的意義。同時故事的影響力持續超越它的「娛樂」價值及立即的回應,會使人省思。閱讀Don成功的故事,可以提出許多教學上有意義的問題。(Jalongo等,1995)。

面對錯綜複雜的教學工作,教師除了接受學科知識大量而不斷更新的挑戰,以及難以全盤理解、回應學生的多元特殊需求之外,最大且最陌生的挑戰是不認識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嚴重忽略教導活動是按照自己內在形象所呈現,也就是我們將自己的心中的影像投射在學生與學習領域(Parker J. Palmer,1998:2)。誠如Sonia Nieto所言,教學是不斷演化的過程,而省思讓其間的經驗具有意義。在自己的教學故事中,她看到公立學校教育的可能及限制,諸如教育是政治,沒有公平的教育,教學是件艱難的工作,社會正義是教學的一部份等等。因此她主張每個教學活動都是以自傳的樣貌出現(陳佩正譯,2007)。

對於教師即研究者而言,自傳體的敘說成為理解自我與專業發展的工具。當事人的自我敘事可以反映出生命與工作上的關鍵經歷,而其中的關鍵事件顯現出教師專業判斷,同時反映了經抉擇後的專家知識。有二項準則可作為事件或經歷是否關鍵的判定:一、教師主張事件或經歷對自己相當有意義,二、教師認為這些事件或經歷影響其自我及專業知能(魚霞,2007)。當關鍵事件在故事中出現時,顯示說故事者的理解或世界觀改變。幾乎都是改變的經驗,只能在事後才認得,不可能預測或計畫(Webster & Mertova,2007 )。